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國際財經 > 投資風險之我見

投資風險之我見


作者:管理員 來源:國鑫黃金2014-07-29 【字體:

投資的過程是一個逐漸成長的過程,對風險認知的加深是一個投資人不斷成熟的標誌。而當一個投資人對風險有了正確的認知,又能以正確的心態去執行,很好的去規避風險,就是一個成功的投資人。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每一個出入市場的人對這句話都爛熟於心,然而,到底甚麼是風險,如何有效規避風險,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有效解讀和真正解決,這也造就了市場上人人喊風險而九成以上人仍不斷虧損這一尷尬局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風險量化的概念,更多的隻存在於意識領域。如防微杜漸等,說的往往是事實層麵,沒有具體標準,缺乏量化的說明。而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文明的發展,對於風險有了更科學、明晰的說明,通過數字對風險進行量化說明,真正意義上的風險概念逐漸產生。這樣的差別,是東西方傳統思維方式的不同,也和所處的曆史時期及文明發展程度與有關係。

投資風險

投資市場是逐利市場,追求的是投資回報,這和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完全吻合。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庸之道、淡泊名利、重義輕利,不患寡而患不公”等思想其實都是與風險和競爭意識相悖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的國際化程度日益提升,資本市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市場對風險的研究和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強,現代人的風險意識也補助提高。但是受傳統思維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對投資的理解和貫徹還很不到位。中國缺乏真正的投資課程,缺乏真正的投資文化。

資本市場是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體現,代表著社會的進步,有效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個國家資本市場的成熟度也成了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和實力的標誌之一。民眾參與市場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參與的態度等,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重要指標。以美國為例,資本市場高度發達,金融衍生品層出不窮,金融創新絡繹不絕,民眾參與資本市場的渠道多樣,投資態度也相對理性。而反觀我國,目前的資本市場還極不成熟,民眾投資的渠道較窄,多集中於債券、股票、基金、期貨等,資本市場還沒有真正達到調節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

基於這樣的一個市場環境,市場對投資風險的認知也明顯不足。從對風險的認知、資金管理,再到投資心態、對市場的認知。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在市場中賺錢的人,沾沾自喜,認為自己能力很強,賠錢的人總是埋怨市場,從不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以這樣的心態來做投資,後果可想而知。

中國人對風險認知的不足,最明顯的表現是在保險市場。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保險市場嚴重滯後,國民保險意識嚴重落後,保險深度和密度嚴重不足。保險業發展的落後,雖然和保險發展水平有關係,但根本的還是國民風險意識不足。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保險深度為3%,保險密度為1062元/人。而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2%左右。而保險密度方麵,早在2007年,發達國家已達2000—3000美元。由此可見,要提高普通百姓的保險意識,提高保險密度和深度,加強保險保障功能,我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投資的過程是一個逐漸成長的過程,對風險認知的加深是一個投資人不斷成熟的標誌。而當一個投資人對風險有了正確的認知,又能以正確的心態去執行,很好的去規避風險,就是一個成功的投資人。

現代經濟學對投資風險有很嚴格的定義,也形成了成熟的學說,作為一門實用學問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一般來講,投資風險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等。而在這些風險中,一部分是不受人為控制的,一部分是人為可以控制或避免的。投資風險一般具有可預測性差、可補償性差、風險存在期長、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大、不同項目的風險差異大、多種風險因素同時並存、相互交叉組合作用的特點。

作為一般的投資者,我們無需過度關注這些理論的東西,更多應關注這些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例如,在投資白銀的時候,我們會考慮投入與回報比率,會考慮資金管理、會考慮加減倉時機、會考慮止損止盈等,這些其實都是落實在執行層麵。

其實,在這個市場中,風險控制沒有做好的人群可以分為兩類:完全沒有風險意識,有風險意識但是缺乏執行。而這兩類人中,最危險的當屬第二類人,有風險意識,但是不去執行。執行力不強是這個市場中很多人賠錢或出局的根本原因。所以說,如何提升自身的執行力,加強對自身的紀律性要求是每一個投資人必須大力研究的課題。

投資是一門複雜的學問,是技巧、技能、心態、人性等的綜合博弈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誰的風險意識強,誰的風險管理做的好,誰的風險控制措施執行到位誰就是最後的贏家。從而真正將“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落到實處。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