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機構觀點 > 專家預測“大選結果出爐後有望展開反彈”

專家預測“大選結果出爐後有望展開反彈”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20-10-27 【字體:

隔夜美股遭遇拋售,可能開啟了本周的艱難走勢。策略師將拋售歸咎於冠狀病毒病例激增、選舉不確定性以及國會無法就刺激支出達成一致。不過,10月26日,市場分析師Patti Domm撰文稱,美股在大選前恐持續波動,隨後在大選結果確定後出現反彈。從曆史上看,美股通常會在選舉日和年底前這段時間上漲。如果選舉後計票時間很長,沒有明確的獲勝者,或者出現爭議性結果,則將出現一段波動期。

10月26日(周一),市場分析師Patti Domm撰文稱,美股在大選前恐持續波動,隨後在大選結果確定後出現反彈。從曆史上看,美股通常會在選舉日和年底前這段時間上漲。如果選舉後計票時間很長,沒有明確的獲勝者,或者出現爭議性結果,則將出現一段波動期。 

美國大選臨近,在此之前美股恐持續波動

隔夜美股下跌約2%,一度創下近三周新低,本周恐走勢艱難。這一情況發生之際,正值人們再次擔憂疫情,且美國平均日感染病例達曆史新高之際。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和白宮達成經濟刺激協議的努力似乎也遇到了瓶頸。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研究主管Tom Lee表示:“這有點像雙重打擊。疫情在美國的發展趨勢肯定令人不安。我認為,現在人們的樂觀情緒可能正在減弱,因為刺激措施還沒有見效,而大選又近在眼前。”

但Tom Lee和其他策略師也表示,本周美股走勢可能很動蕩,但一旦選舉結束,無論誰獲勝,只要確定好下一任美國總統,市場都可能出現報複性反彈。 

10月26日美股開盤就遭到拋售,道瓊斯指數一度下跌逾3%。該指數隨後收復了之前的部分失地,最後收於27685點,跌幅為2.3%;標普500指數收於3400點,跌幅為1.9%。能源股、工業股和其他周期股領跌。

Tom Lee警告:“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裏,我們有很多事情要擔心,比如大選前的金融市場走勢。但是,在美國大選過後,我認為很多讓人們緊張的事情都變成了順風。美國將在大選後推出刺激政策,這點是無疑的,隻是時機的問題。即使美國國會兩院由不同的政黨控制,我認為雙方仍有一些共同點,問題是分歧能有多嚴重。美國可能推出更小的一攬子計劃。”

Tom Lee還稱,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已經降低,即使繼續蔓延,也不太可能再次引發春季那樣的封鎖措施。

但是,歐洲最大軟件公司思愛普(SAP)的評論還是讓人不寒而栗。該公司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病例在歐洲急劇增加,公司在歐洲的業務受到了封鎖措施的影響。

Tom Lee稱,疫情對金融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力,現在幾乎和美聯儲一樣重要。疫情抑製了經濟,本質上抵消了寬鬆貨幣。如果沒有爆發疫情,人們就會出去花錢。對經濟來說,疫情就像一股巨大的逆風。 

QMA的首席投資官Ed Keon表示,美國和歐洲的感染病例出現增加,這隻是提醒大家,疫情在短期內依然不會馬上消失。隨著天氣變冷,人們開始更傾向待在家裏,疫情未來有望轉好。 

Ed Keon同時表示,美股不太可能遭到大規模拋售。他仍然認為,美國企業的基本面相當好。如果查看一下收益方麵的情況,就會發現前景相當樂觀。 

市場預期拜登贏得大選,但分析師認為只要結果確定美股都可能反彈

Ironsides Macroeconomics管理合夥人Barry Knapp表示,市場可能也反映出對前副總統拜登可能獲勝的擔憂。拜登能否執行其政策,取決於民主黨是否能在參議院獲得多數席位,目前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爭取參議院方麵不相上下。 

拜登的首要議程是逆轉共和黨的減稅政策,這基本上將增加企業和富人的稅收。預計他還將推動一項刺激計劃,該計劃的規模將取決於民主黨是否控制參議院。

根據RealClearPolitics的數據,拜登在主要民調中的平均領先特朗普7.8個百分點。

Barry Knapp認為,市場似乎正在消化民主黨大勝的想法。對他來說,此次選舉最重要的結果是:企業減稅政策能否保留下來。如果不是這樣,企業收益將會下降,企業支出和投資也會下降。

市場分析師Patti Domm表示,即便如此,如果大選後出現明顯的贏家,市場應會反彈。從曆史上看,美股通常會在選舉日和年底前這段時間上漲。如果選舉後計票時間很長,沒有明確的獲勝者,或者出現爭議性結果,這將導致美股出現一段波動期。

QMA的首席投資官Ed Keon表示:“我們仍然樂觀。我們仍然認為,在良好的企業業績、極低的利率水平、以及大選結果塵埃落定的情況下,市場風險會降低,美股將會反彈。” 

他還指出:“即使在總統選舉結果出爐之後,不確定性也會繼續存在。我們不知道參議院如何組成,全國各地的選情目前非常激烈。”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