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機構觀點 > 能源供應困局引發蝴蝶效應,機構稱金價年內將觸底起飛!

能源供應困局引發蝴蝶效應,機構稱金價年內將觸底起飛!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22-02-16 【字體:

2月16日亞市早盤,現貨黃金在前一交易日從近八個月高點大幅回落後,日內繼續小幅下跌。然而,隨著能源價格飆升波及更廣泛的市場,市場通脹擔憂依然在累積。據Goehring & Rozencwajg Associates稱,這正是可能引發下一輪黃金牛市的原因。

周三(2月16日)亞市早盤,現貨黃金在前一交易日從近八個月高點大幅回落後,日內繼續小幅下跌。然而,隨著能源價格飆升波及更廣泛的市場,市場通脹擔憂依然在累積。據Goehring & Rozencwajg Associates稱,這正是可能引發下一輪黃金牛市的原因。

石油市場供應緊張局麵加劇,農產品及黃金料將受到推動

石油市場看起來越來越緊張,這可能預示著由於通脹擔憂的出現,農產品和黃金價格將更上一層樓。

Goehring & Rozencwajg Associates管理合夥人戈林(Leigh Goehring)表示:“石油市場的需求比人們想象的要高得多,而供應將比預期的少得多。今年第四季度,我們可能會麵臨需求可能遠遠超過供應能力的局麵,我們以前從未遇到這樣的情況。即使在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我們也從未接近全球的開采能力。然而,我們現在已經非常接近了。”

戈林補充稱,隨著第四季度的臨近,已經高企的油價可能會變得更糟。他指出市場的季節性趨勢:“供應缺口會在第四季度出現的原因是,全球石油需求在年度基礎上有很多季節性。全球需求在5月和6月觸底。它在11月和12月達到頂峰。全球需求已經超過每天1億桶。到第四季度末,全球傳統的季節性需求可能會超過全球總產能。”

戈林說:“未來幾個月油價可能在每桶100美元的附近平穩交易,然後向150美元猛漲。我們現在應該增加庫存,但我們仍然在大量減少庫存。需求比預期強勁得多。”

此外,還有“黑天鵝供應中斷”的風險,這可能會導致油價進一步飆升。戈林指出,這將對美國的通脹數據產生“巨大壓力”。

能源危機帶來更廣泛影響,農產品市場將首先受到衝擊

在美國通脹率已經達到四十年來新高7.5%的情況下,這種潛在的供應中斷可能會給金融體係帶來通脹恐慌。而這正是美聯儲想要避免的——通脹變得過於頑固。2022年的一大意外可能是,隨著全球價格上漲影響擴展到2022年的農業和農產品供應,通脹可能會進一步加速。

戈林表示:“美國今年的通貨膨脹率為9%-10%,我認為這遠未結束。食品和汽油價格上漲引發了通脹擔憂。我們現在正麵臨食品通脹。假設油價上漲,汽油價格超過5美元/加侖。在這種情況下,這可能最終會產生通脹恐慌,這將刺激人們試圖在長期基礎上保護自己不受通脹影響。這將刺激黃金需求。”這正是Goehring & Rozencwajg預測未來10年金價將達到1.5萬美元的原因所在。

戈林表示:“我們一直堅信,通脹不是暫時的。因為我們之前說過的短缺,情況會變得更糟。而農產品市場將是首批感受到油價上漲直接影響的大宗商品之一。”

戈林指出:“我們看到了全球化肥市場受到的巨大影響。製造氮肥的過程是非常耗能的。我們已經遇到了供應中斷。戈林補充說,實物短缺的情況開始出現,包括由於尿素短缺,農民不得不減少種植。如果氮肥用量減少,將立即影響作物產量。這將嚴重影響全球玉米和小麥等作物。

戈林補充稱,能源危機和天然氣價格上漲對化肥和全球農業市場的影響應該在全年受到密切監控。

機構預期金價在夏季觸底,秋冬是入場良機

隨著全球投資者開始感受到通脹的影響,尋求避險資產的投資者將成為今年金價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Goehring & Rozencwajg首先認為,隨著美聯儲開始其春季和夏季加息周期,金價將走軟。但是,這次價格下跌將標誌著黃金價格的底部,並在下一輪上漲之前提供一個買入機會。

戈林指出,今年投資黃金的最佳時機是秋季和冬季。當美聯儲開始加息時,將會產生巨大的問題。2018年,當美聯儲加息時,它在全球回購市場造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他們不得不撤銷所有緊縮政策。這次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由於金融系統出現了他們沒有預料到的問題,他們不得不放棄收緊利率的時候,就是黃金牛市瘋狂上漲的時候。”

Goehring & Rozencwajg預計2022年,金價的底部可能會低至每盎司1625美元,這可能是2018年8月開始的上一輪黃金牛市的中間回撤點,當時金價從1200美元攀升至2000美元以上。Goehring補充稱:“今年夏季美聯儲加息時金價有望回落至1650- 1625美元,然後在該水平附近觸底,黃金牛市將在第四季開始。”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