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市場動態 > 美元持續走弱,OPEC+延產樂觀推動市場,油價逆襲逾2%

美元持續走弱,OPEC+延產樂觀推動市場,油價逆襲逾2%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23-11-29 【字體:

周二(11月28日)油價上漲,因美元走軟以及主要石油生產國可能在本周晚些時候的OPEC+會議上延長持續減產的樂觀情緒提振了市場情緒,原油價格漲超2%。

周二(11月28日)油價上漲,因美元走軟以及主要石油生產國可能在本周晚些時候的OPEC+會議上延長持續減產的樂觀情緒提振了市場情緒,原油價格漲超2%。

WTI 1月原油期貨收漲1.55美元/桶,漲幅2.07%,收報76.41美元/桶。

布倫特原油期貨收漲1.70美元/桶,漲幅 2.1%,收報 81.68美元/桶。

【市場消息分析】

這輪上漲背後涵蓋了多重因素,其中包括美元疲軟、OPEC+可能延長減產措施的樂觀預期,以及一係列國際動態的交織影響。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盟友,包括俄羅斯在內,將於周四召開遠程會議,重要議題之一是討論2024年的產量水平。該會議原定於周日舉行,但由於對 2024 年生產目標存在分歧而推遲。市場普遍預期,自202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五周油價暴跌已促使 OPEC+ 成員國走向妥協,此次會議將延續對持續減產的支持,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有望同意進一步減少石油產量。

ING 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沙特阿拉伯延長額外自願減產應該會消除 24 年第一季度預期的大部分盈餘。” “然而,如果OPEC+想要為市場提供更堅實的支持,並確保明年初庫存不會增加,他們將需要就更深入、更廣泛的減產達成一致。”

除了對進一步減產的樂觀情緒之外,美儲理事克裏斯托弗·沃勒的鴿派言論也為油價提供了有力支持。他表達了對當前政策的信心,並表示如果通貨緊縮持續,可能會因為通脹低迷而降低政策利率。這一消息導致美元走軟,為以美元計價的石油提供了額外吸引力,推動了油價上漲。

與此同時,哈薩克斯坦最大油田的石油產量突然減少了56%,這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石油供應的擔憂。儘管市場關注著美國等非OPEC國家的產量表現,但哈薩克斯坦的減產消息為油價提供了一定的支撐。

此外,即將公佈的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數據也成為市場焦點。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投資者密切關注中國的經濟活動,這也影響了對未來石油需求的預期。

最新一輪美國每周供應報告需要更多關注,該報告將在會議晚些時候開始公佈,其中包括美國石油協會的數據。該行業機構預計將報告原油庫存小幅下降,但此前上周原油庫存增幅大幅高於預期,這是連續第四周增加。

綜合來看,全球增長前景放緩是油價下跌的核心,一些分析師認為,隨著進一步減產,這一趨勢可能會迅速轉變。麥格理能源策略師沃爾特·錢斯勒(Walt Chancellor)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我們認為市場的主要關注點是沙特阿拉伯繼續自願額外減產100萬桶/日。” “我們認為,將這些削減措施延長至 2024 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可能代表著本次會議被看好的門檻。”

德國商業銀行的卡斯滕·弗裏奇(Carsten Fritsch)表示,如果其他國家的目標也同樣降低,安哥拉和尼日利亞可能會接受幾個月的減產目標,這是一種可能的妥協方案。“根據代表們的說法,沙特阿拉伯要求其他OPEC+國家降低生產配額。雖然科威特已表示願意這樣做,但一些國家顯然抵製任何此類舉措。”他補充說,鑒於 OPEC+ 在 6 月初舉行上一次會議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其敦促下提高了 2024 年產量目標,因此可能會反對這一做法。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的最新數據顯示,基金經理已平倉部分 WTI 淨多頭頭寸。布倫特原油期貨甚至出現了自8月以來的最大折扣。

綜上所述,雖然市場仍在密切關注非OPEC國家的產量情況,但各種利好因素為油價提供了積極的外部支持。投資者對OPEC+會議的期待使市場保持了對未來油價的謹慎樂觀態度。美元走軟、減產預期和供應擔憂的交織推動了油價上漲,為能源市場注入了一股積極的動力。

【周三重點關注財經數據與事件(北京時間)】

①08:30 澳大利亞10月未季調CPI年率

②09:00 新西蘭聯儲公佈利率決議

③17:00 瑞士11月ZEW投資者信心指數

④18:00 歐元區11月工業及經濟景氣指數、歐元區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

⑤21:00 德國11月CPI月率初值

⑥21:30 加拿大第三季度經常帳、美國第三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修正值

⑦23:05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發表講話

⑧23:30 美國至11月24日當周EIA原油庫存、美國至11月24日當周EIA庫欣原油庫存、美國至11月24日當周EIA戰略石油儲備庫存

⑨次日02:45 美聯儲梅斯特發表主旨演講

⑩次日03:00 美聯儲公佈經濟狀況褐皮書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