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策略研究 > 亞投行 土豪金的小夥伴

亞投行 土豪金的小夥伴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15-12-28 【字體:

央行拋售量隨金價的上漲逐漸減小,並與金價幾乎一同達到頂峰。在金價經曆崩盤式下挫後,黃金牛市也宣告結束。從另一個角度看,央行從2009年就已經成為黃金市場上的淨購入者,售金轉購金這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市場的潛在恐慌,對黃金市場的托底意義不可忽視。

亞投行朋友圈的首發陣容,囊括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5個大洲,4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4個G7國家、13個G20國家、14個歐盟國家、21個經合組織成員。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國成員,所進入的不僅僅是一個以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心任務的亞投行,而更是進入了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各方麵尋求和實現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的大戰略格局當中。在互利互惠的亞投行朋友圈中,不乏閃現出來自歐洲的金豪們的身影。

與時俱進的中國黃金法律法規

要想更好的接收歐洲及其他地區金豪們的黃金,我們需要做好法律、法規方麵的準備,做到有法可依。中國人民銀行和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黃金及黃金製品進出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於4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在《辦法》中,有兩點值得特別關注。

《辦法》明確規定,符合以下條件的交易所綜合類會員可以進行黃金的進出口業務:具備法人資格,近2年內無相關違法行為,是國務院批準的黃金交易所的綜合類會員,年礦產金10噸以上,其生產過程中的汙染物排放達到國家環保標準,在境外投資規模達5000萬美元以上,取得境外金礦或者共生、伴生金礦開采權,已形成礦產金生產能力,所開展的業務符合國內外相關政策或管理規定,申請前兩個年度黃金現貨交易活躍,自營交易量排名前列的礦產企業。此舉對擁有完整黃金產業鏈、擁有國際戰略眼光,四處"圈地"的大中型黃金企業而言,走出去具有了一定的法律法規上的支持。

《辦法》規定不僅銀行等金融類會員可以進行黃金進出口,達到要求的綜合類會員也可以進出口黃金,引入更多符合資質的企業進入黃金進出口市場,可改變銀行獨大的市場格局。據最新上海黃金交易所3月黃金總交易量月報顯示,排名前十的主要是各大國有及商業銀行。短期內撼動銀行地位的可能性較低,央行新規在規範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黃金進出口的渠道,進口權從銀行,擴圍至部分大型黃金企業,是對黃金行業進出口黃金的積極推動。從長期來看申請成功的企業有望與境外企業進行直接對接完成交易,首先會降低國內企業的用金成本,這也給銀行等金融類會員帶來挑戰。

金欲何來望歐洲?

當中國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國家時,國際資本和經濟政治強國對於人民幣的態度成為中國在國際經濟政治舞台上地位的衡量標準之一。貿易中人民幣使用比例已從2009年的0.02%增至去年的近25%。目前全球各地已有15個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並且中國央行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其中包括英國、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總規模達4300億美元。目前中國香港、新加坡、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盧森堡等都在爭當或已成為具有一定實力的離岸人民幣中心。無論是基於便利性,自由度,還是風險控制,乃至於套利的動機,加之境內外的政策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蓬勃發展了起來。現存於離岸人民幣市場當中的人民幣客戶存款總量已經超過一萬億元。目前幾乎中國對外與別國的貿易都是美元計價。因此光是外幣直接兌換成人民幣,無需以美元為中介,單從兌換成本來看,就可省下一大筆費用。設立人民幣中心後,可以進一步加強設立離岸人民幣中心所在國的外匯市場交易競爭力。

在國內不遺餘力的推動人民幣黃金定價權的當下,多個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設立顯示了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的肯定。以人民幣直接兌換外幣的結算模式,為人民幣直接購買國外黃金,提升人民幣黃金定價權創造了積極的條件。倫敦,世界黃金現貨交易的中心之一,如果在此地能出現外幣-人民幣直接兌換購買黃金的曆史性一幕,是否會創造出英國加入亞投行那樣轟動全世界的效果呢,拭目以待。

2014年中國進口黃金增長197.98%,達到1506.5噸,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進口國。能成為最大黃金進口國,主要原因是利益驅動。人民幣金價的溢價一定程度上導致向中國輸入黃金變得有利可圖的結果,因此作為黃金量集中的歐洲有可能成為中國進口黃金的爆發地之一。

歐元區各央行目前總的黃金儲備為10779.3噸,占全球總儲備量的36.6%,是世界上持有黃金最多的經濟體,6個核心國家(EUG6)占了其中大部分,為8972.6噸。歐洲即有出售黃金的實力亦有吸納黃金的能力,這樣的量級在過往的15年間對國際黃金市場產生了巨大的直接作用。

回顧1999年開始的《央行售金協議》第一期1999年9月27日至2004年9月26日央行售金協議,5年計劃售金上限是2000噸,15個歐洲央行共實際售金達到2000.2噸;瑞士共售出1170噸黃金;英國345噸;荷蘭235.2噸……第二期2004年9月27日至2009年9月26日央行售金協議,5年計劃售金上限上調至2500噸,17個歐洲央行實際拋售黃金的規模只有1444噸。這期間,售金最多的國家為法國,共出售了572.02噸,其次為歐洲央行和西班牙,分別售出了271.5噸、241.75噸。第三期2009年9月27日至2014年9月26日央行售金協議期,5年計劃售金的上限下調至2000噸,但是截至2014年5月(第三期協議9月到期),19個歐洲央行售金規模僅為23.5噸。

整體而言,央行拋售量隨金價的上漲逐漸減小,並與金價幾乎一同達到頂峰。在金價經曆崩盤式下挫後,黃金牛市也宣告結束。從另一個角度看,央行從2009年就已經成為黃金市場上的淨購入者,售金轉購金這一長期趨勢伴隨著第四次《央行售金協議》所描述的"締約國目前沒有任何計劃出售大量黃金"這一措辭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市場的潛在恐慌,對黃金市場的托底意義不可忽視。

在過去的20年間,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是從中心從歐美轉移至新興市場。也許是巧合,黃金的流向也主要從瑞士、比利時、荷蘭、奧地利、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流向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自1550年代中歐海路開通至1800年代,中國保持巨額貿易順差達兩個半世紀之久,這在世界貿易史上實屬罕見。明朝中後期世界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巨量白銀流入有兩個原因:貿易順差和套匯。除了貿易順差之外,明晚期世界白銀流入中國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的金銀比價一直低於外國金銀市場的比價,歐洲國家白銀的低價和中國的白銀高價帶來了套匯獲利的機會。與明晚期相比,當前我國也出現了持續的貿易順差。目前我國金銀比在68.5,美元金銀比在73.36,歐元金銀比101.8。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也許結果也會出現驚人的相似。歡迎亞投行的歐洲金豪們在中國的"黃金之遊"。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